新闻中心

成人情趣用品升级智能化:创新吸睛亮点还是空有噱头?

如果你最近关注过情趣用品的新趋势,大概会注意到一种现象:传统产品正在集体“变聪明”。
远程互动、AI情景对话、App自定义玩法、甚至还能配合剧本模式……这些听起来像是科幻片里的设定,如今却成了不少品牌的主推亮点。

像是“东莞梦幻网络科技”提供的情趣智能化技术方案,能让传统产品“秒变智能”,体验感瞬间拉满。

但这背后藏着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:
这些看似超前的功能,究竟是切中了用户痛点,还是仅仅营造了一場科技幻觉?

v2_4605b929ac42421ea4870458075bb776_img_000.jpg

“智能化”正在重塑情趣用品,但用户真的需要吗?

从市场动态来看,情趣用品的确在进入一场“智能升级潮”。
不再停留在简单震动,而是融合蓝牙连接、App控制、语音交互,甚至情感陪伴。
比如:

  • 异地情侣可通过手机远程互动,模拟真实陪伴;

  • 内置AI能聊天、推荐内容,甚至演绎剧情模式;

  • 数据记录与分析,提供所谓“个性化方案”……

表面上看,是科技拓宽了体验的边界。
但很多消费者反馈,某些功能实际使用频率极低。“远程控制”在网络延迟时体验割裂;“AI情景剧本”听起来有趣,但内容往往生硬尴尬。

一旦新鲜感退去,产品似乎又回归了最基础的功能

微信图片_20250813152436.png

我们为什么会对“智能”产生期待与质疑?

1. 情感需求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
尤其在后疫情时代,线上化、虚拟陪伴成为一种常态。智能情趣用品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距离与孤独感带来的空白,它卖的不只是“满足”,更是“联结”。

2. “伪需求”背后是品牌的差异化焦虑
在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中,“智能化”成为一条看似高效的突围路径。
功能越炫、话题越足,越容易吸引资本与年轻群体的注意——哪怕这些功能未必真的实用。

3. 价格与价值之间的落差
智能款通常比传统款价格翻倍甚至更高,但如果用户发现所使用的永远只有基础模式,所谓的“科技加持”并没有带来相应体验升级,就很难形成复购与忠诚。

微信图片_20250908162337.jpg

真正的“智能”,应该怎样与需求匹配?

不是所有产品加上“App联动”、“AI”和“远程”都叫创新。
智能情趣用品要想摆脱噱头质疑,或许应该回归这样几个原则:

功能不一定要多,但一定要“顺”
稳定、低延迟、操作直观是体验的根基。比起华而不实的剧本模式,不如把远程同步做得更流畅、更真实。

隐私与安全才是真正的高端体验
用户对于数据记录、语音交互的最大顾虑往往在于隐私。谁希望自己的亲密数据被泄露或滥用?技术伦理必须走在功能前面。

长期价值>短期新鲜感
产品是否可以持续更新内容?是否开放用户自定义空间?能否形成使用习惯?这些才决定一款产品会不会迅速被打入冷宫

智能,不应该只是情趣用品的包装纸,而该是真正理解人、体贴人的产品哲学。否则,再多的科技感,也终究只是一场昂贵的错觉。